合都酿造与李白的故事

陈发尤
2023-08-01

合都酿造与李白的故事

陈发尤

中国合都位于茅台镇右侧,是“二合、三合、合马”的相互接壤之地,因地名的“合”称、地理的接“合”,以及人文的“和合、契合、合作”而得名。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村民就开始了“小锅酿酒技术”酿造当地高粱酒。这里出土的宋代“飞天”浮雕,为早期酿酒技艺的成熟已经留下了注脚,悠久的酿造技艺俨然成为了合都特色产业的“传家宝”。相传在公元759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贵州桐梓期间,曾在此留下了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

唐朝中期,政局不稳,大诗人无意间李白被卷入了动荡的政局之中而被历史拖累。研究认为,唐肃宗稳定政局之后,在处理动乱事件时将李白流放贵州桐梓,因而贵州桐梓县才有了太白街等至今尚存的李白遗迹、或纪念李白的历史遗迹。李白是在乾元(唐肃宗年号)元年(公元758年)三月左右被判流放,五月启程上道服刑。十一月左右到达夜郎境内(今桐梓县)。途中大概走了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公元759年五六月间,因大旱唐肃宗大赦天下,58岁高龄的李白得赦而归,首站回到江陵(荆州)后,又于公元760年到宣城(当涂县,安徽境内),从而得以稳定下来,从入狱到结束流放跨了三个年头。

研究认为,李白被判流放来黔,行走的路线大致是浔阳(今九江)出发,行至江夏(今武昌),与长史喝酒赋诗,然后到汉口与朋友饯别,之后走洞庭,沿沅水(今湖南境内)而上,由今天的湖南走播州(今播州区)、珍州(今正安县)而后到达夜郎(今桐梓县)。茅台镇境内酿酒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武帝时期。有学者感叹诗仙、酒仙李白被流放贵州桐梓,距茅台镇仅有半天骑程距离而未畅饮茅台镇的酒。这话当然不错,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话又是不正确的。李白没有喝上茅台镇老店铺的酒,却喝到了二合树荣昌坝和大沙坝一带的“小锅酿酒”,其实就是喝到茅台镇的酒,因为今天的荣昌坝和大沙坝,就是今天的中国合都,已经属于茅台镇行政区划管辖。而关于茅台地域或者是酱酒核心产区的概念,并不是指茅台酒厂那一个点,而是与茅台酒厂所在地那个点一样,具有共同酿造属性的整个地域。有研究认为,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贵州桐梓时,到卢荣坝村(今酱酒小镇)品酒路线图:桐梓(娄山关镇)——高桥镇——风水镇——火石镇(南)——五岔村(大坝镇北)——大沙坝(今卢荣坝东)。因感慨被流放举目无亲,李白从桐梓县娄山关镇出发,沿五岔河至大沙坝品酒解闷彼时大沙坝有不少李姓人家,他们可能与李白结下了一面之缘。此间,李白留下了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流传至今。大沙坝即为当年李白留下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之地

李白在贵州桐梓服“流放”刑大致半年左右的时间,因皇帝大赦天下而得以结束刑期。因重获自由盼与故友重逢归心似箭,故李白选择从赤水河顺流而下乘船走水路节省在黔境内的时间,应从桐梓至火石,再经大沙坝(现卢荣坝)到二合树,在二合树猫屿坝乘船沿赤水河而下入长江返程,首站在江陵(今荆州)上岸见故友。如此看来,李白曾两次到达或经过合都地域,一次是来品酒,一次是回程途经这里。斯人已去,滔滔江水永恒。在中国合都,有诗云:李白到此觅旨酒,留月下独酌篇诗仙泼墨亦千年,合都无处不酒仙。作者系仁怀市茅台镇卢荣坝村党支部原书记、原仁怀市人大代表


阅读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