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合都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发尤
坐落于仁怀市北部中段的卢荣坝村,历经近十年的聚集发展,特色经济异军突起,特色小镇蔚为壮观,被誉为“中国合都”。可在十年之前,这个地方还是仁怀市境内一个较为边荒的后发展传统型村落,受益于“十二五”时期贵州省提出建设一百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构想,这里因其地形、土壤、气候、水文以及耕作传统和生产技艺等特色优势,被选定为发展贵州乡村特色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地址。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与极化效应双重作用之下,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断积聚,工业势头强劲壮大,合都特色小镇面貌已初具规模,为仁怀市在全国经济强县中的位置稳步靠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撑。一切事物走向最终都体现在文化及其载体之上,要充分挖掘、整理、拓展、发挥合都文化优势,塑形地域性优秀文化品牌及特征,以文化力量促进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一、合都文化是产生在自然禀赋之上的精神素养
卢荣坝村到茅台镇中心点位置不到二十公里直线距离,是“二合、三合、合马”三个乡镇的相互接壤之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地域功能的变化,归属于不同乡镇管辖。直到2010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卢荣坝村境内相邻的荣昌坝和大沙坝建设“中国酱香白酒工业生产园区”,这一地域才因其生产的专业属性,整体并入以世界独一无二的酱香白酒闻名于世的茅台镇,成为茅台镇辖区内的一个单列行政村和一个极具特殊性的专业化生产园区。
“中国酱香白酒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13000余亩,其中荣昌坝和大沙坝生产区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分布在荣昌河的两岸,四周群山环绕,主要由六井山、合得山、大坡田、荣昌坝等主要地名组成。六井山从播州、高坪、大坝方向延伸而来,山上的六口井的井水水质甘冽、冬暖夏凉、常年不涸。六井山头部地段为陈氏先祖的栖息之地,瞰临荣昌河戛然而止,在合都地段成为二合镇与三合镇的分水岭;合得山从习水县桑木、仁怀市三合方向延伸而来,似一道绿色屏障,将两岔河与郑家沟河分隔开来,在原两岔人民公社驻地“三河相聚”,如游龙卧水。大坡田和荣昌坝现为主要建厂之地,栉比鳞次的厂房林立,衬托出一幅现代化厂区的图景。卢荣坝村所在区域最大的特点,就是水系发达。赤水河从茅台镇顺流而下,流经二合镇、合马镇、三合镇进入毗邻县境,滋养着广袤的土地。发源于三合镇的郑家沟河与两岔河,伴随合得山两翼缓缓而来,在原两岔人民公社驻地的合得山麓交汇,与流经这里的五岔河汇聚,形成了荣昌河的主流。荣昌河横贯整个生产园区平缓流淌,在合马镇与二合镇交界的罗村大渡口注入赤水河,顺流而下在与贵州省赤水市接壤的四川省合江县汇入我国的河流大动脉长江。“中国合都”一幅完整流淌的荣昌河水系图呈现眼前。近年来,为了给生产园区提供优质水源和水量保障,政府部门在五岔河、两岔河、郑家沟河三河交汇的合得山“龙口”位置,筑坝修建了大一型水库大沙坝水库,库容浩大,水面碧波荡漾,为“中国合都”酱酒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补给。青山在这里聚首,河流在这里交汇,土地在这里接壤,子民在这里生生不息。合都文化来源于这方土地的自然禀赋,又赋予这方土地以更加深厚的自然力道。
二、合都文化的精髓在于以合作精神共谋发展
二合镇、三合镇和合马镇位于仁怀市北部,相互接壤,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低矮山地地带,从南到北呈斜坡状走势,由于有蜿蜒流淌的赤水河交通纽带,这里便成了史上川盐入黔的重要入口和主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民风淳朴、重商崇文之地。相传在公元759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贵州桐梓期间,曾在此留下了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人类文明发端于河流,早期农耕人类的生产、繁衍、栖息地也选择在河流。由于有了赤水河这一交通大动脉,二合、三合、合马这片土地很早就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也因有了赤水河这一交通大动脉,二合、三合、合马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就成了中原人口迁徙流动的归宿之地,较早地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这里的地名分别称为“二合、三合、合马”。“青山聚首,河流交汇,土地接壤,子民融合”,从中我们看到,这里不仅“山合、水合,民也合,万物皆合矣”。一个“合”字,充分展示了这里的立地人文精神,这便是“中国合都”的意象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卢荣坝村酱酒特色小镇建设快速兴起,并不断完善与成熟,工业量的增长与域外经济要素的不断涌入,媒体和经济界人士纷纷认为:在“中国合都”生产园区,“一个亿的投资已经不算个数”。各种演变使这里不断发生着“经济谷”和“都市圈”的深刻变化,“中国合都”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卢荣坝酱酒特色小镇的代名词。
卢荣坝酱酒特色小镇的主体在荣昌坝和大沙坝。因“民性随和,故而荣昌”,有了村民社会的和谐稳定,才引致合都经济的繁荣昌盛;大沙坝之“沙”,便是酱香食品生产过程的主体物质了。地名与特色小镇、特色经济天然的不谋而合。历史上,由于有赤水河交通大动脉的人际交流功能,这里的村民们很早就有了交流、交换的市场意识,而要想在交流交换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要有开放合作的民性基因。于是,“和合、契合与合作”便成了这里村民们重要的精神表征,有着悠久的心灵属性和行为传统。“合都”之称,不仅体现在地名的“合”称与地理的“接合”之上,更集中体现在人文的“和合、契合与合作”之上,“中国合都,就是合作之都”。“合”生万物,古人抒发的“和合象同琴与瑟,天人契合岂无意,合作凝新无穷趣”等意境,都蕴含着 “合”的力量与伟大,无不承载着这里村民的民情智慧。而“合作”,“合作”精神,追求合作共赢,也就成了合都人文优势的主旋律。在信息化与地球村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合作共赢的文化底蕴愈将闪烁出耀眼的真理光芒。
三、发挥合都文化优势引领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合都文化以“民风主和、开放合作”为表现形式,其真谛和内核在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进取精神、主动融入外部世界的开放思维、天生有用万物有灵的积极价值,以及重商崇文亲近自然的民情属性”等等。合都作为新兴的专业生产园区,发挥着重要的增长极作用,为仁怀经济稳居全省第一,为贵州酱酒经济产值大幅稳定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挖掘和整理合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合都地域文化精髓,构建现代文化支撑体系,把合都生产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厚积薄发、持续不断的现代化专业性生产园区,是合都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合都文化底蕴终将为合都园区的发展壮大提供生生不息的文化养分。
事物的发展,最终必将体现在文化及其载体之上,合都文化现象形成了支撑合都品牌走向世界的硬核力量。充分挖掘整理和发挥发扬合都文化优势,促进合都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合都特色小镇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要以合作吸引天下朋友。“山潮水潮不如人潮”,要以与人为善的民风,以“不欺生不排外”的兄弟情义,广泛吸引天下朋友,汇聚人的力量。要以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多元要素的汇聚,要以合作共赢的磁力,以“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赚”的朋友情义,广泛汇聚各方资本,凝聚财的力量。要以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荣昌坝出土的宋代“飞天”图腾,与早期酿酒技艺的成熟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悠久的酿造技艺虽然是合都特色产业的“传家宝”,但守正创新才能引领潮头。要以合作把产品推向世界。永无止境的追求,就要有“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危机感,“在家靠努力、在外靠朋友”,要始终以合作共赢原则依托各地有志之士,共同把好的产品带入地球“千万家”,既是传播又是分享,既是销售又是交流。
目前,卢荣坝村户籍人口4000余人,而建成厂区在册生产工人已超过万余人,实际融入人口远远多于户籍人口。一个地方常住人口开始多于户籍人口,并呈逐渐增长之势,便是这个地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表征。“中国酱香白酒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上万亩,在贵州省100余个工业园区中,面积广泛,量大质优。卢荣坝园区只是“中国合都”的“核点”,着眼未来,“中国合都”地理范围不仅局限于卢荣坝生产园区,“二合、三合、合马”整个地域都将形成一个连体统一的经济地理。
作为省内少有的现代化专业性生产园区,荣昌坝园区以其开放合作姿态,迅速发展成型,引领参与者、建设者共同奔向共富之路,为工业园区建设历史增添了经典一笔,提供了有益经验。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后发展地区要充分挖掘和培育资源优势,充分把握和调动后发展优势,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停歇、不止步,再接再厉稳步向前,做到心中有定力,眼里有目标,脚下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