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长征精神永不悔红色记忆代代传
据史料记载,三合镇是红军长征最先进入仁怀的地方。1998年,经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三合镇被命名为革命老区乡镇。
日前,记者前往这个近1000米海拔的高山集镇,寻访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说起这段历史,三合镇党委书记戴靖华如数家珍,他说,1935年1月21日,红三军团渡过桐梓河进入仁怀三合,在三合活动了整整63天。
一渡赤水时,红军到三合后,经该镇现在的八一村、亭子坝村、安居村、顺兴村进入二郎、沙滩等地向习水县土城进发,1月28日在青杠坡与川军郭勋祺部发生激战。
2月18日至20日,二渡赤水,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和耿飚的率领下,从沙滩黄泥坡、三合范家田、经火石岗渡过桐梓河进入桐梓县,攻克娄山关,再次进入遵义城。
3月21日,红军四渡赤水过三合,红军军委总部和毛泽东在太平渡渡过赤水河,22日到达习水回龙寺,24日经仁怀三合进入大坝场,住在大坝松林坡,朱德、李富春二人分别住在戴顶枧槽沟张树良、张树衡家。23日,红五军团从仁怀沙滩两河口、马桑坪渡河,经灌子口进入大沙坝,红五军团司令部驻大沙坝。同日,红九军团一部也从马桑坪、沙滩过河后,经苦蒿坝、偏岩子、三合到大坝场,与先期到达的部队汇合。
红军在三合活动期间,捉住当地的土豪陈炳和,罚他交大洋200枚,并把他家的粮食、衣物、棉花等全部没收,分发当地群众。
三合村民蔡应奎早已去逝,他的后人却牢记着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一位掉队的红军战士,路过蔡应奎家,见这位红军战士饥饿难耐,蔡应奎把他请进屋让他吃一顿饱饭。临走,这位红军战士想要酬谢,无奈囊中空空,便拿出一双草鞋作为饭钱付给蔡应奎。蔡应奎哪里肯收。红军战士说,不给钱就是违反了红军的纪律,草鞋虽然是穿过的,但还是要表达一下心意。鉴此,蔡永奎只好收下。
三合镇党委书记戴靖华告诉记者,红军长征精神激励着老区三合儿女奋发有为。2013年10月,遵赤高速公路开通,途经三合镇,该镇迎来发展机遇,短短3年,不仅改变了三合的集镇面貌,也让三合的乡村披了新装。置身这个远离城市的高山之地,其集镇建设已经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山乡。一位同行感叹,三合镇的规划布局、镇容镇貌相当于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一个县。记者在三合集镇的乡村看到,绝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是装修过的小洋楼。
为了感恩革命先辈,借助交通的便利,三合镇在乡村旅游打造中,在当年红军经过和驻扎过的地方,不仅辟出了极具红色元素的“八一”广场,目前又在建设红军陈列馆,展陈从民间搜集到的红军遗物。戴靖华说,广场和陈列馆将作为三合镇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下一代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树立老区自信,把家乡建设得更富饶、更美丽。